
朱廣盛
孫蘭是17世紀中國著名地理學家及天文學家、數學家、史學家、書畫家。
孫蘭,字滋九,自號柳庭,晚年又號聽翁。約生于明天啟末崇禎初,清康熙末,年90余歲以布衣終于家。因目睹清兵攻陷揚州的種種暴行,極為義憤,斷然為自己取名“御寇”。焦循《北湖小志》有傳。作為一位布衣學者,孫蘭的學術貢獻是多方面的,國學大師劉師培評價說:“使明、清之交,人人能讀(孫)蘭書而發揮光大,則吾國格物致知之學,當遠邁西人?!保▌熍唷蹲筲滞饧O蘭傳》)
孫蘭精于天文地理之學,是一位具有先進地理學思想和突出地理學理論貢獻,又注重“經世致用”的先進地理學家,系當時中國地理學的代表人物。孫蘭于書無所不讀,尤精于天文、輿地、字書之學。
順治初年,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為欽天監監正,“蘭從之,授歷法,遂盡通泰西推步之術(焦循《北湖小志)?!币驗楦鷱臏敉跉v法,遂得精通利瑪竇的《幾何原本》之說。
孫蘭是繼徐光啟之后向西人學習天文歷法并獲得重要成就的學者之一。學得一生本領回家鄉的孫蘭,恥事清廷,遂棄諸生籍,遁避北湖,以示不滿和抗爭。北湖是明末遺民的隱居聚集地,在這里,孫蘭潛心著述,著作等身,有天文歷算類的《理氣象數辨疑糾謬》8卷,援古證今。有史論類的《柳庭人紀》40余卷,已佚。最為突出者,為地理學類的《柳庭輿地隅說》4卷,孫蘭的“變盈流謙 ”學說、人地相關論及其對人文地理的探討、經世致用觀點和治理河患的見解,均囊括其中。而《大地山河圖說》1卷,打破了當時盛行的天圓地方、華夏乃寰宇中心的傳統觀念,圖文并茂地介紹了西方的地圓說及地理緯度、南極、北極、赤道、地心等地理學概念,并以推步之術推算、記錄了北京與十四省至北極的度數和距離。這在中國科技史冊上寫下了開拓性的第一筆。無論在學術思想上,還是在地理學理論建設,均走在了時代前列,推動了中國傳統地理學的轉化。
孫蘭的最大貢獻在于“流水地貌發育”理論,所著《柳庭輿地隅說》《大地山河圖說》,是其最重要的地理著作,頗有創見。他在總結前人對流水侵蝕作用的認識以及他本人在野外觀察到的高地被散流剝蝕,山地被暴流、溪谷切割,河流的沖蝕和堆積等事實的基礎上,提出了“變盈流謙”的理論:“流久則損,損久則變,高者因淘洗而日下,卑者因填塞而日平,故曰變盈而流謙?!绷魉匦巍白冇髦t”學說是孫蘭地理學理論的核心,是17世紀中國傳統地理學開始沖破地志學的窠臼、科學發展的重要標志。
孫蘭還認識到地球及其表面的運動變化是絕對的,是永不停息的。他在《柳庭輿地隅說》中說:“造化之變,不可端倪,如小兒換齒,齒盡而兒不知;如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潛移默奪而不知,其跡遂不同也?!薄吨袊茖W技術史·地學卷》認為:“孫蘭早在17世紀就提出這樣比較完整的地貌內外動力發育學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是對我國古代地理學發展的一大貢獻?!彼?9世紀末期美國地理學家戴維斯提出的“地理循環論”并不遜色。
孫蘭一生治學堅持經世致用,為排解家鄉的水患,提出了綜合治理的治水方略。黃河奪淮后,淮河下游水災頻發,到了明末清初,水災更為嚴重。為保證運河的漕運,朝野上下先后提出了“并淮以刷沙”“分淮以導黃”“分黃以導淮”等治理黃河、淮河和運河的理論與策略。孫蘭經過長期考察,在《柳庭輿地隅說》中客觀指出了這些治水方略的得與失,提出了綜合治理水患的設想。他在“禹排淮、泗注江”一節中說:“……為今之計,惟淮、黃分流,則害去而利全。其策有二:一放淮入江,由古入江之口,以泄淮勢……一改換運道,不經清水潭、邵伯驛,竟開辟河道由瓜埠口而入,以達于淮……”在提出自己的治水方略后,孫蘭還提出“欲治河淮,須明高下之勢,與曲折進退之理”,認為要徹底治理水患,還必須研究周髀九章,掌握勾股定理與測量方法,全面、精確地進行大地測量和定量分析,依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勢,才能有效地根治水患。遺憾的是,上自帝王,下及河臣,當時并未有人認識到孫蘭這一見解的科學意義。
孫蘭多才多藝,工詩,善書、畫、篆刻。其書法善篆隸之體,筆力遒健,講貫尤精密。著《字學》若干卷。其繪畫愛畫梅、竹、松、菊、蘭、水仙,有古人法度,一入城則求者無虛日。為人題字作畫,援筆立就,題冊子往往不署姓名。以致孫蘭書畫詩怍,后世少有知者。
作者簡介:
入行教師13載,轉型傳媒20余,愛上揚州文化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