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聶淼 徐翔 揚州發布記者 高寶亮
眼下雖已過立春,走在鄉間田野,細雨仍夾帶著寒意陣陣。6日上午,記者來到邗江區公道鎮桑園村四平糧食烘干加工中心,看到的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胺Q“巨無霸”的大型環保作業機械正在進行糧食烘干作業。雖然本村集體農場收獲的粳稻稻谷早已烘干進倉,但周邊鎮村仍舊不時有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送來糧食,請求提供烘干作業服務,大家依舊每天忙得停不下來。在偌大的加工作業區,機械開動后,金黃的谷粒從進料斗源源不斷進入管道,按設定的溫度進行翻騰和烘干。全部作業過程采用生物質燃料能源。先進的水幕除塵技術,使得排氣口幾乎看不到在煙氣與粉塵,有效地保護了大氣環境。
今年57歲的潘四平,是公道鎮桑園村黨總支書記。世世代代在邵伯湖邊的這片黑土地上摸爬滾打的他,練就一身糧食種植的好手藝。正因如此,前幾年,當一些村民丟下責任田進民企打工時,他便帶著一群村干部把田全部接了過來,成立了桑園村村集體農場。與其他村由村民或外來種植大戶成立的家庭農場不同的是,村集體農場所有的農活幾乎都由村干部們包了。從耕地、播種、育秧、放水、施肥到機插秧、水田管理,事無巨細,全部都由村干部打理?!皬奈议_始,忙時我褲腿一卷下田,村干部也紛紛跟進。年輕人學會了用無人機施肥、治蟲,中年人個個會操作收割機、拖拉機和插秧機,咱們打鑼賣糖各干一行,忙而不亂?!迸怂钠秸f。
然而,大批糧食收上來了,晾曬卻成了個大問題。于是,在扶貧單位的幫助下,桑園村成立了三邦農機專業合作社,投資128萬元,購置安裝了大型環保糧食烘干機械,不僅解決了本村的糧食烘干作業問題,同時,還能為周邊的方巷、楊壽、槐泗、甘泉等鎮、街道的種植大戶提供服務。
“選用生物質作為能源,我們是經過慎重考慮的?!迸怂钠秸f,燃煤是高污染燃料,用電又成本太高,天然氣是清潔能源,可是公道遠離城區,管道一時還沒有鋪過來?!爸挥猩镔|顆粒物作為能源,環保又實惠。烘干作業結束后,再經過通風冷卻,糧食便于保存,糧食安全也有保證?!?/p>
其實,村干部們更看重的是,這套作業機械對村級經濟增長所發揮的“定海神針”作用。按目前的產能,機械連續烘干作業24小時,能烘干糧食80噸,僅秋季粳稻烘干作業這塊,就能穩定為村級經濟增收十多萬元。這對桑園村這個村級經濟剛過100萬元的村來說,顯得彌足珍貴。
在依靠烘干作業成功掘金后,村里趁熱打鐵,為村集體農場出產的大米注冊了“五禾”牌商標。同時,村里正在對精米加工機械進行調試,準備在揚州優質農產品市場上放手一搏。
“揚州及周邊,企業眾多,學校、機關、事業單位也不少,優質稻米需求量是很大的?!迸怂钠奖硎?,在得知村里進行烘干及精米加工作業后,已有不少地方打來電話咨詢?!耙淮龣C械調試好,我們就開始進行精米加工作業,接長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條,保證一年到頭都有生意可做?!?/p>